榕江县城最近遭遇两次洪峰,洪水淹没了“村超”球场以及街道、房屋。洪水肆虐的画面,与记忆中激情四射的足球画面形成强烈反差,刺痛着每一个关心榕江的人。
因为“村超”,人们认识了榕江。因为洪水,人们牵挂着这座城。看似毫不相关的足球赛场与抗洪救灾现场,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都在诠释着中国人骨子里的团结与拼搏。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乡村全面振兴为“村超”赛事提供肥沃土壤;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抗洪救灾提供强大支撑。无论是球场上的欢呼,还是抗洪一线的感人泪水,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榕江是一座让人感动的城市,中国是一个让人感到自信自豪的国度。
村味让“村超”散发独特魅力,村寨让抗洪救灾拥有温暖人心的食堂——
一场“村超”,村民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全民参与。村民自筹经费组建球队,自带干粮上赛场,自带服装上节目,自做美食送游客,自愿开放院落给游客停车。这种发自内心的参与感,让“村超”散发着独特的乡土魅力。人们已经形成普遍共识:“村味”是“村超”的动人底色,继续呵护住“村味”,“村超”才不会变味。
体育赛事具有增强凝聚力的功能,一场“村超”就是一团黏合剂,村民的集体意识变得更加强烈,村村寨寨变得更加紧密团结。面对洪水,村民们就条件反射般投入到抗洪救灾中:捐出蔬菜米肉,在村里做菜做饭,免费给救灾人员送去盒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发自内心、带着情感;炒菜炒得手抽筋,为了给前方人员多送一点饭,自己只吃三分饱,他们尽心尽力的朴实模样,让人动容。
村民在足球赛场上的奔跑英姿,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救灾队员的手中,表达的是他们对家园的守护、对救援人员的感激。从“村超”到抗洪,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坚韧与团结。正是村民们的用心用情用力,村村寨寨变成了榕江县城抗洪救灾的温暖“食堂”。“食堂”里流传出诸多感人故事,闪耀着不平凡的精神光芒。
“村超”赛场爆燃得热血沸腾,榕江救灾现场感动得热泪盈眶——
现在一提起“村超”就能触发人们的情感开关,只是因为过去沉淀了太多令人“破防”的记忆。那些卖鱼卖猪肉的、开挖掘机打零工的,各行各业的村民在赛场上,踢出了倒挂金钩、头球破门、世界波等足球佳话。场外啦啦队有五六岁小孩,也有六七十岁老人,或敲锅碗瓢盆,或表演民族歌舞,现场人声鼎沸,高潮迭起,展示出了老百姓热辣滚烫的生活。
当洪峰袭来,身穿球衣的人在抢险救灾一线忙碌,让我们体会到,“野蛮其体魄”的热情,直接转化成抗击灾害的力量。在这个“村超”之城,武警官兵紧急转移群众、清理淤泥,累了就在车上短暂休息,或者裹着泥巴席地而睡,一张张疲惫的脸湿润了无数双眼睛。干部群众长时间清理淤泥,双脚被水胶鞋捂得发白,双手起血泡,但他们没有因疼而退却,却看疼了无数人的心。
“村超”不仅是娱乐,更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救灾不仅是责任,更是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传承。体育精神不仅存在于赛场,更能在危难时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而抵抗灾难的坚毅精神,将沉淀到日常生活化的“村超”赛事中。
“村超”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榕江抗洪救灾展示中国式团结——
借助“村超”影响力,榕江去年吸引游客超940万人次,新增文化旅游市场主体1850家,堪称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典范。借助“村超”流量,全县涌现出超万个新媒体账号、两千多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手机变成了新农具,数据变成了新农资,直播变成了新农活,给乡村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活力四射的“村超”不断扩大国内国际“朋友圈”,将互联网流量转化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力量,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
当洪水中断这场足球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又如潮水般涌向榕江。阿里木江?哈力克从新疆奔赴而来,花10多万元买11头牛宰杀送到补给站,还连续多日在后勤点切肉、烹煮、分发牛肉饭,并捐款10万元,把第二故乡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宁夏公益人士“跪行巨人”胡雷,掏空身上的钱款送来10万元物资,为了早点送达,忙得60个小时只睡了不到2个小时,残疾身躯流淌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文化血液。企业家陈光标捐赠2000万元物资,并抵达灾害现场,看看自己还能为“村超”和老百姓做什么。来自全国不同行业的人士捐款捐物和亲自出力,用一颗滚烫的心尽快愈合城市的每一个洪水伤口,让足球赛场尽早恢复往日的热闹景象。
“村超”的火爆不仅展现了体育的魅力,更展现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勃勃生机。榕江抗洪救灾不仅是一个小县城的故事,更是守望相助的中国式团结的缩影。
窥一斑而知全貌,从精彩的“村超”看到了中国的精彩。广袤乡村从脱贫走向全面振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充分完善,城乡居民追求更高品质的物质文化生活,让“村超”从“网红”蜕变成“常红”,这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从震撼的榕江抗洪救灾现场,看到了中国式团结的震撼。党委政府调兵遣将和安排物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各方力量迅速凝结成坚固堤坝。在这里,体育精神与抗洪精神交相辉映,个人梦想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
“村超”计划在7月26日携感恩团结的主题重启。经历过风雨赛事,“村超”将承载着更多的情感记忆和更加厚重的文化内涵,持续展示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和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继续演绎中国式团结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动人故事。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伍少安
编辑:肖艳会
统筹:龙晓慧
三审:铁 源
更多新闻
黔东南微报
邮箱:zrmtzx24@163.com
微博:黔东南新闻网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