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导航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干部违规审批获晋升,“违规”审批反获晋升?合理容错干部才不怕“犯错”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准确区分“可容之错”与“不可容之错”,精准判断“为公”与“为私”、“敢为”与“乱为”,才能真正给担当者“不怕犯错”的制度性底气,为他们卸下包袱、鼓劲撑腰。

作者 |辛语

编辑 | 阿李叭叭

违规审批非但未受罚,反而获得晋升?近日,江苏淮安清江浦区纪委监委通报的一起容错免责典型案例,引发广泛关注。

2023年6月,该区区管干部谢某某推进顺丰淮安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时,在项目缺少部分技术指标的情况下,允许企业先行通过人防事项审查,后再补齐材料完成最终审批。虽然违反《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第十二条之规定,却给项目进度抢出3个月时间,帮助企业节省了200万元。事后追溯,谢某某不仅被容错免责,还晋升为三级主任科员。

干部违规审批获晋升

近年来,随着容错纠错机制不断完善,干部被免责已不鲜见,但免责后获得进一步晋升激励的案例却不多。当地选择公布这起典型案例,或旨在进一步放大容错激励效应,激励干部放手拼搏。

目前来看,舆论对此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这能极大激励干部在改革深水区放开手脚,敢闯敢干;有人担心免责被滥用,给重大项目埋下不可控的风险隐患;也有人质疑,违规行为本身,是否能因其“好心”和“好结果”就自动转化为“可容之错”。

必须明确,容错不是纵错,免责更不是逃避责任、违纪违法的挡箭牌。事实上,此案之所以能成为正面典型,就在于当地纪委监委把准政策界限,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容错划定了清晰边界,防止机制被滥用。

具体来看,谢某某顶着违规压力,目的是为企业抢抓宝贵时间窗口,全程未谋取任何个人好处。企业事后及时补充完善了材料,审批流程虽有瑕疵,但未造成任何实质性损失或不良后果,反而节省了一大笔成本。

从大局出发、出于公心、完全为企业着想……当地纪委监委在通报中详细阐述了决策的前因后果与逻辑链条,展示了组织对错误处置尺度与温度的精准把握。对谢某某这样一心一意服务企业发展的干部予以容错免责,不仅是对个人担当精神的肯定,也向社会传递出积极信号:只要是真心为了工作、为了群众利益而有所作为,即使过程中有失误错误,组织也会给予宽容和理解。

干部违规审批获晋升

现实中,一些干部遇事便祭出“按流程走”“按规定办”的挡箭牌,看似规矩严明,实则不担当、不作为。这背后,固然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也与容错机制不完善、不精准,导致干部滋生“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之忧有关。

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干事创业时难免会遭遇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动辄对无心之失、探索之误问责,无疑会扼杀改革创新的勇气与活力。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准确区分“可容之错”与“不可容之错”,精准判断“为公”与“为私”、“敢为”与“乱为”,才能真正给担当者“不怕犯错”的制度性底气,为他们卸下包袱、鼓劲撑腰。

如今,各地都在优化营商环境,干部作风也是重要竞争力与吸引力。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强化精准监督,让更多实干者、担当者在遵纪守法的大前提下,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干事,在服务企业、为民办事时多帮一把、多想一步,在改革创新、抢抓机遇时敢于先行先试、临机决断,无疑至关重要。当每个干部都有爬坡过坎的魄力、干事创业的闯劲,一定能形成强大的磁场,到时何愁招商引资、栽桐引凤?

——————————————

“捞舆工作室”投稿邮箱

dzrbplb2016@163.com

真诚期待您的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