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预约”行动派琦琦直播,
07月25日14:30场,俄罗斯碧玉专场!
▼点击“预约”行动派琦琦直播,
07月25日19:30场,俄罗斯碧玉专场!
家人们,晚上好呀。
回深圳啦,今天忙完后,就安静坐在书桌前发呆,阅读,闻香,思考、规划和记录。
有时间的晚上,我基本都会坐下来安安静静记录下这阵子的事业啊、生活啊,把最近的感悟记录下来。不过,更多时候,我都会直接把当下的感悟通过朋友圈记录下来,然后分享出去。
前阵子,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频繁记录自己,是可以改命的”。
我做博主这么多年了,记录的习惯自然而然维持了好多年,一转眼,我已经40岁了,人到中年,我真的发现,这话说的还挺有道理的。
频率记录自己啊,我们可以觉察到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有所觉察后,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哪里需要改变,从而付之行动改变,最终让自己能一直走在想走的路上。
不仅如此,记录也是梳理自己的过程。因为记录,我看到了越来越真实、有力量的自己!
小时候,大家可能都有过被老师或家长要求写日记或周记的经历吧。
那会,我就觉得很烦,感觉每天都一样,上课背书学习考试,没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写,所以总经常敷衍了事。
但长大后,我深深感受到记录的力量。
不知道家人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年纪越大越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无意识地过着日子,每天吃饭睡觉工作学习,几乎成为一种本能,每天都很忙碌,但一年下来却总觉得毫无收获;也总在无意识受社会世俗标准的影响,做出也许不是遵从内心的选择和决定;也经常觉得日子好像过的挺无趣的,找不到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有这种感觉,其实就是我们没有好好去记录生活,去记录自己。
因为没有好好梳理过自己,没有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从未好好停下来整合过去的自己,所以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就那样无趣,无法掌控。
但其实,我们可能对自己,对未来都有过明确的设想和规划,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所有事情都有各种感受,只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忘记了。
于是,我们就没有目标地活着,也感觉自己的人生没有很丰富的经历,早早进入“活人微死”的状态,最后每天得过且过。
事实上,我们总容易高估自己的记忆力,以为自己能清楚记得许多事,然而更多的情况是今天我们会记得,明天会记得,但一周后,一年后,十年后,我们如果没有记录下来,随着时间流逝,大脑都会把它们忘得一干二净。
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们,信息记住不久后,大脑就会开始遗忘。大概20分钟后,我们会遗忘42%,一小时后,遗忘率会到56%,一天之后,遗忘率会高达74%。
《神经科学》期刊也曾提到:“人类每天会遗忘70%的经历”,所以,我们如果不主动记忆,我们会忘掉大部分事情。当我们忘记一件事时,内心就会觉得从未发生过这件事,也就会忘了相关的体验和感受。
时间是残忍的,记录就是对抗遗忘的最好方式。
现代社会,忙碌的工作生活节奏,短视频等信息刷屏大脑,我们更容易忘记自己的各种事情和体验,也更容易觉得日子永远在重复,缺乏新鲜感。
所以,人生需要记录。
记录是最简单的让我们保持“活人感”的方法。
它给我们相对静止的生活里,抛下了一个锚点,好让未来的自己能随时查看当时的感想,能让我们随时回到当时体会自己的情境变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还能从中有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我就很喜欢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
尽管很平凡,但是我现在回头看曾经那些记录时,内心都很有触动。
我记录自己的旅游过程、体验,看着当时拍下的照片视频,和写下的文字,都像回到了当时那刻,有了二次体验。
我记录自己恋爱、婚后的生活,记录和斌哥婚前婚后的相处,也记录小龙珠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在发生改变,感受到自己在成长。
看过一句话,说记录可以把瞬间变成永恒。
所以,通过记录,我把当下的幸福或者痛苦的瞬间和体验都储存了起来,供自己随时查看。
人民日报曾说:“现在的每天,都是值得被收藏的。”
记录生活,记录想法,记录感悟,让当下的瞬间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或许也可以让这些记录成为自己和他人怀念和慰藉的存在。
我记得自己之前有次回老家,从老家里翻出了爸爸年轻时拍的照片,照片里爸爸意气风发,是正好的年纪。
也许当时爸爸拍照时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的女儿会在这照片里拼凑他年轻时候的模样,但如今我能够看着这些照片,是我最大的慰藉,藏着我对爸爸永远的怀念。
当然,记录的力量不止于此。
频繁记录对我们自身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改命。
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自己,复盘过去,规划未来,建立起对生活的掌控感,积累生活幸福感。而这都可以更好帮助我们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收获更好的自己。
工作以后,我就有记录的习惯。
那会我在厦门当白领,在微博写自己的日常,写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写复盘,从生活到职场,写自己的“黑历史”,写自己辞职创业,写一路走来的创业心得……
然后,在记录中,在一次次的复盘中,去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做出调整和改变,直到生活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进。
我还写感恩日记,从每天平凡普通的生活中去感知自己的幸福和小确幸,从中滋养了自己,内心也从匮乏渐渐变得丰盈,知足。
我也从频繁记录中找到了穿越悲喜的力量。
每次没有心力时,面对困境时,觉得工作和生活很难时,我都可以从曾经的记录中找到面对的勇气和力量。
相信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困难时,都不相信自己是能够面对的,但其实,我们走到今天,其实经历了非常多的事情,再难再痛苦我们都经历过了,所以当下的困境并非是人生中最难的。
面对困难、不确定我们会焦虑,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如果我们曾经战胜过困境,穿越过悲喜,当时记录的经历和感受都能帮我们找回曾经那个有心力有能量的自己。
前几年,受疫情影响,在公司快不行那会,我自己就是靠着不断去回顾自己曾经创业时经历的困难以及自己是怎样战胜的过程,最终找回心力去度过困境。
记录啊,还可以帮助减少焦虑,助力我们做出更理智的决策。
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许多悬而未决的事,这些事放在心中,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影响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不仅减少内耗,不让脑子胡思乱想,也做做分析,权衡利弊,从而令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当然,记录对我们的深远影响是要拉长时间线看待的。
当我们定期回看自己曾经关于生活,关于事业的记录,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模式,然后去发现自己不为人知,且难以更改的行事底层逻辑,从而去觉察并改变底层逻辑,最终改变自己,改变命运。
人是会成长改变的,如果没有记录,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进步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往哪个方向走才能抵达自己想要的未来。
这些年,有很多朋友翻到我很多年前在微博,在朋友圈的记录,都说通过这些彻底了解了我,所以很信任我。
我自己也是在通过回顾曾经的记录了解自己呢。
像我会定期回看自己的记录,能看到自己一路成长的清晰足迹,看到自己在哪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好,哪方面是自己的优势所在,哪方面和自己的目标还有距离。
通过记录去梳理自己的过去,不再拘泥于当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自己哪些行为会对未来有所影响,从而能更好给自己的未来定下新的目标,然后做出行动,接纳改变,拥抱更好的未来。
频繁记录可以改命,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写点什么就可以改了,记录改命的核心,还在于记录什么。
记录什么才对我们的人生有正向意义?
其实内容方向有很多,只要自己觉得有用,有感触的内容都可以记录下来。
比如记录自己战胜困境的经过,学习经历,生活中哪些事令你产生了感悟,哪些事让你情绪波动了,今天有哪些成就了。还有我们焦虑时,迷茫时,开心时,难过时,过程都可以记录下来。
记录的形式也很丰富,可以是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等,我们可以写在备忘录里,可以发在朋友圈里,还有各式各样的软件可以用,功能都很齐全。
我最常用的记录方式就是发朋友圈啦。随写随发,可文字、可图文、可视频,很方便。
我基本每天都会发朋友圈,有的时候甚至发三四条,分享自己当下的心情,感悟,或者学习的过程,工作的过程等等。
上次我去学NGTC珠宝鉴定课,也是写了朋友圈做了记录。之前去上沉香课,也一样记录了下来。
记录的过程,也是在回味学习的过程,给我带来很大的滋养。
对了,我有个每日三思的功课,其实也是记录的好方法。
每天起床,花5分钟写下“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晚上睡前,思考“今天最有收获的三件事以及明天最重要的一件事”,通过每日的记录和小复盘,给生活定一个小目标,让每天不再浑浑噩噩。
即便我们可能对未来依旧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丁老师常说:先上车,再调整姿势。
把每天的生活状态记录一下,就是我们调整姿势,改变生活的一个开始。
记录,说起来很简单,是一件有手就会的事情,所以记录不会难,让人觉得难的是持续的记录。
所以,想坚持记录,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人生功课来做,每天固定一个时间点去进行,尽可能养成习惯。
《怎样有效整理信息》一书中强调:“即使记录显得粗糙,但只要持续进行,就远胜于精美却时常中断的创作。”
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记录,无论是否尽善尽美,只要记录下来了,就有意义。
永远相信,越记录,方向越清晰!越记录,也越有力量!
今天内容就到这啦,大家晚安。
▼点击“预约”行动派琦琦直播,
07月25日14:30场,俄罗斯碧玉专场!
▼点击“预约”行动派琦琦直播,
07月25日19:30场,俄罗斯碧玉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