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后台有好几个人发来下面这个新闻来询问。
这个新闻里提及这个11岁的孩子用了两个药,一个是口服尼美舒利,另一个是注射了柴胡退热剂(估计是柴胡注射液)。
尼美舒利是一种退热止痛药,但因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等安全问题,国家药监局在2011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使用管理的通知》,对尼美舒利的说明书进行修订,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
而皮肤损害,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皮肤剥脱,也是尼美舒利的一个不良反应[1],但相对不那么常见。
而柴胡注射液则是中药注射液,是由柴胡的提取物生产而来,里面包含三萜皂苷、黄酮类化物等众多物质,由于成分不明且上市前未经过严格的有效性安全性验证,过敏反应常有报道,所以也不建议使用,但它引起皮肤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倒没有看到报道。
至于这个11岁孩子出现这么大面积的皮肤剥脱,由于疾病所致可能性比较小,而它可以是尼美舒利的一个不良反应,所以推测尼美舒利所致的可能性会更大。
就这个孩子的经历对我们的警示,一方面是我们的医务人员还是要有基本的知识更新,在国家药监部门十几年前已经发文,而且说明书都已经明确写了不能给12岁以下孩子使用的药,而且现在还有更安全的儿童退烧药可以用,依然给孩子用这样的药,最后只会害人害己。
而且给这个孩子用的不安全药物还不止这一种,要是用柴胡注射液出现了严重过敏反应,孩子和开这个药的医生都只会更惨。
当然对偏远地区的小诊所来说,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医生也可能没有机会得到好的培训,对当地的医疗监管部门来说,如果能给基层医疗机构做一些用药安全培训,也可能可以减少一些这样的风险。
对家长的警示来说,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可能也只能找级别高一点的医疗机构去就医才能减少这样的不规范用药风险,另外自己也可以多看看健康科普,记住那些没用还可能有害的药,或许也可以避免一些这样的风险。
比如不管是尼美舒利还是柴胡这样的中药注射液,都在我之前整理的《》清单里,如果之前有关注我,并且读过这篇文章,看到医生给自己孩子开了这样的药,然后换个医生或医院,也许也可以避免这样的经历。
参考资料:
[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908194
相关阅读:
另外,即便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样相对更安全的退烧药,也是需要准确用量才能更有效地退热并避免药物过量所致的肝、肾损害。
怡禾也开发了一个用药计算器,可以很根据孩子体重方便地计算药量,除了退烧药外,还可以计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奥司他韦,最近还新增了西替利嗪等3种药的计算,大家可以收藏小程序以备不时之需。
有健康困惑可回复关键词查询,关注后可收到更多靠谱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