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男孩中考863分数学满分:逆袭背后是“佛系父母”还是“暗卷风暴”?
【导语】
6月23日,四川绵阳一男孩查中考成绩的视频刷屏网络——镜头前他紧张到抚胸深呼吸,成绩弹出后却让全家惊呼:总分863分,数学满分!
父母一句“本来想安慰他,结果反被惊喜砸晕”的调侃,让网友直呼“凡尔赛式谦虚”。
然而,在这场“学霸狂欢”背后,中考季的焦虑与骗局也悄然滋生。
一、“逆袭王”人设背后:是天赋还是“暗卷”?
男孩的863分(绵阳中考总分900分)堪称“学霸天花板”,尤其数学满分更被贴上“天才”标签。
但父亲一句“平时成绩忽上忽下”的爆料,却暴露了更真实的成长轨迹:所谓的“逆袭”,或许只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有网友调侃:“这年头学霸都爱走‘反差萌’路线,考前装淡定,考后亮王牌。”
但细究绵阳的教育环境,这座以“高考重镇”闻名的城市,初中阶段的竞争早已白热化。
当地家长透露:“很多孩子初一就开始刷中考真题,周末‘隐形补习班’比上课还忙。”
男孩的“逆袭”,或许只是“暗卷”(暗中内卷)的冰山一角。
二、父母“佛系安慰”上热搜:演技派还是真淡定?
“本来想好怎么安慰他,结果白准备了!”
男孩父母的反应被赞“人间清醒”,但评论区却吵翻了天。
支持者认为这是“拒绝焦虑的模范家长”,反讽派则质疑:
“真淡定还是凡尔赛?换作孩子考砸了,还能笑着发视频吗?”
教育专家指出,父母的“低预期管理”本质是减压策略:
“考前降低心理阈值,考后无论结果怎样都更容易接纳。”
但现实中,更多家长难以逃脱“成绩PTSD”——查分时手抖如筛糠、朋友圈“晒分攀比”、四处打听“别人家孩子”的分数。
绵阳教体局甚至需专门发文提醒:“勿信‘内部指标’诈骗”,足见焦虑催生的乱象。
三、中考季的“冰与火之歌”:有人放烟花,有人撕课本
男孩的863分让网友感慨“世界的参差”:
同一时刻,有人因成绩不理想崩溃痛哭,有人被“高价包录取”的骗子盯上。
某培训机构宣称“10万元保送重点高中”的聊天记录曝光后,绵阳官方紧急辟谣,但类似骗局每年仍收割大量“病急乱投医”的家长。
中国家长对分数的执念,从一句古训可见一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但将人生成败系于一次考试,真的合理吗?
北京师范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中考后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诊率较平时上升30%,其中多数源于“成绩羞耻”和家庭压力。
四、写在最后:比分数更重要的“生存法则”
男孩的故事固然励志,但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制造“分数神话”。
心理学家建议家长在查分后做三件事:
1. 共情优先:无论成绩高低,先说一句“辛苦了”;
2. 拆解目标:帮孩子分析“下一步怎么办”,而非纠结“为什么没考好”;
3. 警惕诈骗:所有“花钱买学位”的承诺都是陷阱。
正如网友所言:“人生是旷野,不是赛道。”
中考和高考都只是学生们成长的一个路口,而非终点。
当社会还在为“863分”沸腾时,或许我们更该记住视频里那个抚胸深呼吸的瞬间——对每个孩子而言,比分数更珍贵的,是拥有面对结果的勇气。
【互动话题】
#你当年查中考/高考分数时有多紧张?#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查分名场面”!
点亮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