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了了观天下”
101万考生同台竞技
每提高1分就能甩开两千人
101万!2025年山东夏季高考人数再创新高,比去年增加1万余人,成为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
昨天,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了今年高考分数线及成绩分布,一组数字瞬间引发热议:600分以上考生达到25061人,较去年的22548人增长超过11%,更是2024年1.2万人的两倍有余。
692分以上的顶尖学霸54人,比去年略有减少。普通类一段线(本科线)划定为441分,上线人数达33.3万人。
01 山东高考的“百万大军”
山东高考人数连年攀升,形成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2021年79.5万人,2022年86.7万人,2023年突破98万人,2024年达到100万人,2025年再攀高峰至101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考生规模,全省共设立16个考区、312个考点、2.8万个考场,“几乎每个县都有考点”。有家长感叹:“现在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不好根本没戏。”
本科线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意味着尽管33.3万人冲过本科线,实际本科招生计划只比去年增加约1.2万余个。残酷的现实是——上线人数中约20%将无缘本科录取。
02 高分段“通胀”:600分不再是保险箱
今年山东高分段人数激增引人注目。600分以上考生达到25061人,比去年增加2513人。650分以上约3400人,成为冲击“双一流”高校的主力军。
顶尖学霸群体中,692分以上54人。这些学生将是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的主要争夺对象。但清北在山东的录取人数预计仅300人左右(含保送、强基计划等渠道)。
“同样600分,命运截然不同。”一位考生家长坦言,“在上海能冲211的分数,在山东可能只能挑双非院校。”一位628分的考生本想填报武汉大学,却发现需要“拼运气”才有机会。
03 中分段绞杀战:1分=2000个名次
真正的“修罗场”不在高分段,而在460-550分的中段战场。这里聚集着全省第7万至第18万名考生。
500分(全省约第11.8万名)每分高达2370人;
503分(全省约第11.3万名)2402人;
505分(全省约第10.9万名)2426人。
这意味着在此区间,每提高1分就能超越两千多名竞争者。一位复读班老师透露:“今年本科线附近的学生,有一半在考虑再考一年。”县城的复读机构“扩了好几倍,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04 赋分制下的选科博弈
山东实行“3 3”模式,语数外采用原始分,选考科目实施等级赋分制。这种制度下,选科策略直接影响最终分数。
受“物化捆绑”政策影响(理工农医类超90%专业要求必选物理和化学),今年选择化学的考生大幅增加。在高分段,理科形成垄断格局:650分考生中,选物理的占73.6%,选化学的占72.45%。
文科考生在高分段几乎“消失”。600分以上考生中,选历史的仅占21.5%(5391人),地理占28%(7023人),政治占23.7%(5940人)。
选科博弈催生“冷门红利”:化学因难度高、选考人数少,成为赋分优势学科;而地理、生物因考生扎堆导致竞争白热化。
05 地域差异下的“分数不平等”
山东高考的激烈竞争,折射出人口大省与教育资源错配的结构性矛盾。同样的分数在不同省份价值差异巨大,催生了强烈的升学不公平感。
一位济南考生母亲算了一笔账:“儿子628分,这个分数在省外可能稳上中游985,在山东却要担心211录取。”这种差异在志愿填报季尤为明显,促使部分家庭提前布局异地高考。
应试能力与抗压性成为山东考生的双刃剑。一方面在高考中面临更惨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在后续考研、就业中展现出强劲竞争力。“山东考生在大学里后劲足”已成为高校招生老师的共识。
志愿填报策略指南
特招线以上(521分 13.8万人):冲击“双一流” 关注综评
本科线附近(441分上下):保公办本科 校企合作项目
线下考生:优选特色专科或规划复读
赋分制下的选科策略已开始影响新高二学生——化学等“低竞争学科”成为隐藏赛道,而扎堆选择地理、生物的考生可能面临更残酷的赋分挤压。
6月29日,山东将迎来普通类提前批首次志愿填报。今年首次设立A、B类志愿模式,其中B类实行“专业 学校”平行志愿,最多可填报60个志愿。
当33万过线考生在志愿填报系统中争抢有限席位时,这场山东孩子“逆天改命”的征程远未结束。竞争的烙印,早已深深刻进齐鲁大地的教育基因里。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亮推荐,与君共勉